12海里领海权的由来
1、世纪初,由于殖民主义的影响,大国对海洋资源的争夺越来越激烈。1923年,墨西哥首先主张12海里领海权。随后,其他国家先后宣布自己的领海宽度,但国际社会对此并未形成一致的认可。1958年,联合国召开了国际海洋法大会,制定了《领海和毗连区条约》。该条约规定领海为12海里,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标准之一。
2、第一条即宣布: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海宽度为12海里。一切外国飞机和军用船舶,未经中国政府许可,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上空。1982年公布的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规定,各国有权确定不超过12海里的领海,当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了12海里领海制度。
3、12海里领海的确定是基于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的规定。《公约》为领海宽度的确立提供了国际法依据,而中国作为《公约》的重要参与者,其立场和贡献在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 厉声教先生,作为国际海洋法和中国边界与海洋事务的权威,对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的制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4、海里领海权的历史渊源与国际法影响12海里领海权,作为现代国际法的核心概念,源自对国家领土主权的延伸保护。它确立了一个国家在海岸线12海里内的管辖权,涉及领土主权、资源开发等关键领域。
5、人们常说的12海里领海主权、3海里领海主权,当初就是用舰炮的最大射程来测量的,大炮射程即是一个国家的领海范围。到二战时期最大的舰炮射程超过40公里。因而多数国家慢慢实行12海里的领海宽度。后来有的国家甚至提出200公里经济区的概念。
6、领海12海里的来历:1973年召开了第三次海洋法会议第一期会议。经过九年的艰苦谈判,新的海洋法公约(即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)于1982年4月30日在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第十一期会议上通过。领海曾被称为沿岸水、沿岸海、海水带和领水,在地理上是指与海岸平行的、具有一定距离宽度的带状海洋水域。
如何管理海洋资源?
1、开发与保护协调一致。制定海洋开发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规划,按照预防为主、防治结合,谁污染、谁治理的原则,加强海洋环境监测、监视和执法管理;重点加强陆源污染物管理,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制度,防止破坏海洋环境。保护人类平等享有海洋资源的权益。
2、丰富的海洋资源 有买卖就会有伤害,要管理保护好海洋生物, 需要提高群众的保护意识。一方面我们要做好宣传工作,尤其是在青少年中的宣传,从小培养他们的保护意识;另一方面要加大执法力度,完善法律法规,严厉打击私自售卖珍稀动物。我们也可以做一些”替代产品“,在满足人类的同时避免海洋生物的被捕杀。
3、重视海洋资源管理:经略海洋的第一步是充分认识和管理国家海洋资源。这包括渔业资源、矿产资源、能源资源等。国家需要建立健全的法规和政策框架,确保这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。发展海洋经济:海洋经济是国家海洋力量的重要标志。
国际法对于海洋领土取得有很多基本原则,一般有哪几大要素
最早发现;最早命名;最早开发经营;连续不断地行政管辖。海洋领土是一个国家领土的一部分。海洋领土划定:邻海基线。量算领海的宽度要有一条起点线。这条起点线在海洋法中被称为领海基线。
国际法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哪些互相尊重主权、领土完整原则:尊重一国主权是国家行使主权的基础,尊重的一国的主权必然应该首先尊重-国的领土完整,领土完整构成国家主权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》的出台,不仅填补了国际海洋法领域的空白,也为各国在海洋权益划分、资源开采、环境保护等方面提供了清晰的指导原则。它强调了公海的共享性,倡导和平利用海洋,促进了全球海洋的可持续发展。
领土和领土主权 领土构成:由领陆、领水、领空和底土组成。 领土主权:所有权、领有权、排他的领土管辖权。 领土主权的限制:共管、租借、国际地役、势力范围前围。 河流制度:内河完全管辖、界河协议共同管辖、多国河流非沿岸国未经许可不得航行、国际运河一般对所有国家开放。
时效——公开地、不受干扰地、长期持续地占有他国领土,从而取得主权。